每到一座城,必不可少的是去参观当地的文博馆。
随着时代在变,有一种力量不断穿越时间,历久反而弥新。它就是厚植于中国人骨子里文化底蕴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更是一枚瑰宝,影响着亿万人民。
在蕲春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医药双圣”——李时珍,这个名字不仅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精神象征,更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
李时珍纪念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墓始建于1980年,全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由四贤广场、本草碑廊、生平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和墓园六大部分组成。整体建筑风格为前庭后院式的古典园林式建筑风格,馆区景致从前至后亦藏亦露,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馆内设有李时珍纪念展览和博大精深中医药学两大基本陈列,拥有藏品一万余件(种),是中国唯一集李时珍文物、文献资料征集、收藏、研究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今天就由小编带你云游纪念馆吧~
进入纪念馆,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四贤广场。
“六朝文献”特指《本草纲目》,因为《本草纲目》的首次出版在六朝古都南京,也是南京厚重历史沉淀中最珍贵的文献。
四贤中的李健木,少年时为诸生;因蕲州三面环水的独特地形,在万历年间,屡患水灾,百姓流离失所,缺衣少食,死人无数,李健木“以粥为食,全活数百人”,后来获得朝廷旌表褒奖,逝后诰赠“中宪大夫”,入祀乡贤。
本草碑廊为李时珍纪念馆的第二个部分,两边的长廊全长一共144米,不算特别长,但雕刻在石碑上的画像、文字和中药材标本图片背后为了追求中医药事业的一个个故事足够吸引游客为其驻足。
这幅画像为是蒋兆和先生于1983年为了纪念李时珍逝世390周年而画,这是蒋兆和先生第二次为李时珍画像。
蒋兆和先生第一次为李时珍作画像是在1952年——1951年,世界科学理事会于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评选出60位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界级科学家,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1952年,苏联计划在莫斯科大学新落成的校舍中陈列这60位科学家的画像;蒋兆和受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委任为李时珍画像;他根据《本草纲目序》中王世贞对李时珍外貌的描述“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以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为原型,绘制了一幅李时珍像转交苏方。1953年,李时珍的肖像被镶嵌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新落成的校舍,大礼堂的走廊里和李时珍并列的,还有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达尔文等世界著名科学家。
《本草纲目序》对《本草纲目》的顺利出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李时珍呕心沥血,花费27年的时间完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的编撰工作。但由于许多书商并未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而且全书190余万字,卷帙浩繁,一直无人敢承印。直到公元1590年,王世贞亲笔为《本草纲目》作序,有了王世贞的序文,金陵的出版商胡承龙才敢答应为李时珍刊印《本草纲目》。在序文中王世贞对《本草纲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它“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
🌿生平纪念馆
第三部分是李时珍生平纪念馆,展厅运用图文、蜡像和3D影像等方式向众人讲述了李时珍“逆水行舟”的一生——不畏从医难、著书难和出书难历经近30年修撰巨著的动人故事;以此致敬以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华医者“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意志,传承中国传统科学、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青年李时珍随父行医,在为蕲州各地百姓看病时,因为经常遇到辨错药、抓错药的病例,所以他心中便坚定了重修本草的想法。
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全书共计52卷,近190万字,其中记载了药物1892种,附有药方11096首,绘有药图1109幅。
大千世界,物各有性,性各有用;振纲分目,科学分类。
让不同的本草相遇和配伍,便有了千变万化的神奇可能。
顺应时代的步伐,用创新的方式讲述好过去的故事,传承好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百草药园是纪念馆的第五个部分,这里把大家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通过活态展示的方式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草木的葱郁点缀着亭台的风雅,回廊外还静静环绕着一池水景,这别致的江南风格的院子,映衬着满园药草飘香,漫步其中顿觉怡然自得。
李时珍铜雕像于2006年为纪念《本草纲目》问世410周年而铸造,由澳门中医药保健康复学会会长陈惠朝先生捐赠。
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先贤李言闻和李时珍长眠于此;右边为李言闻夫妇(李时珍的父母亲)合葬墓、左边为李时珍夫妇合葬墓。
今天,我们纪念李时珍,通过参观李时珍纪念馆来翻开记录了这个城市千百年的记忆,就是要在继承其中医药学成就的基础上,发扬其大医精诚、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李时珍精神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县中医药文化振兴发展的一面旗帜,让百万蕲春人民汲取榜样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把中医药这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李时珍纪念馆(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至导航页面)
-END-
责 编| 姜 利 钱松峤
编 审| 李文芬
总编审| 胡耀杰
关注我们
福利Time